資料導向的決策方式 – 讓資料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

「資料導向的決策方式」是一個根據資料來增加對事物的認知,然後做出決定及採取行動、解決問題的過程。這個過程看起來可能有點複雜,卻是我們在生活中很常做的事情,像是出門前會看一下天氣預報決定要不要帶傘以免淋成落湯雞、比較門號優惠方案和規格再決定要買哪一支手機、或是參考旅遊和美食部落格來決定今年員工旅遊要去哪玩等。



在這個資訊爆量的時代,我們能獲取的資訊量越來越多,讓我們在做決定時可以有更多的參考資料,理論上應該能做出更好的決策。但是更多的資訊就一定能做出更好的決定嗎?在一項對280位經理人的調查中顯示,資訊量的增加不一定能提升企業的認知能力而做出更好的決策(Ghasemaghaei & Calic, 2019),這是因為太大的資訊量可能會導致大腦來不及分析而當機。

要從大量的資訊中更有效率的獲取知識,我們可以先瞭解資料分析的過程。「資料分析」是將資料搜集和整理後,解讀資料以獲得更深入的見解,作為行動的依據,步驟如下:

步驟 行動要點
瞭解問題 瞭解問題的脈絡與情境及想要達成的目標,確認需要收集什麼樣的資訊。
準備資料 確認資料來源及搜集資料,清理不符合需求或是不完整的資料內容。
分析資料 把資料轉換成容易分析的形式(例如將影音資料轉換成文字)並加以分析,得到更深入的見解。
傳達結果 將結果與目標作連結,如有需要可透過圖表或報告等方式,讓不瞭解資料的人也能容易理解分析的結果。
解決問題 根據分析結果採取行動。

從步驟中可以看到,瞭解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可以幫助我們判斷什麼是不必要的資訊,「不必要的資訊」可能是實用但是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,或是帶有特殊目的、沒有事實根據、相互矛盾的雜訊,這樣的資訊必須先加以清除,而且即使已去除大量不需要的資訊,資訊量可能還是很大,在開始分析前適度的篩選資訊,才能把精力保留在分析實用的資訊上,讓資訊帶來更大的幫助。

以資料為基礎的決策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、客觀的做出決定,但這不一定表示它就是最好的決策方式,在資訊量可能有限(例如進入新市場、創新的概念)或是在時間不夠充裕(例如快速變動的環境、應付突發事件等)的情境時,也會需要能放膽行動的直覺和過往的經驗來幫助做出更好的決定,但不論是透過何種方式,還是要加上不斷的學習與反思,讓決策的品質越來越好。


參考資料

Ghasemaghaei, M. & Calic, G., 2019. Does big data enhance firm innovation competency? The mediating role of data-driven insights.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, Volume 104, pp. 69-84.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