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窮查理的普通常識》讀後分享(一)

對於事物的認知很大部分受到我們所具備「思維模型」的影響,由思維模型形成的框架就像是大腦的工具箱,幫助我們接收和處理各種資訊,工具箱的工具越豐富,越能理解更多種資訊,並使用更多種方式解決問題。思維模型框架能處理的資訊定義了「能力圈」的範圍,在能力圈之內才能做出更精準的判斷和決策。

「公司」仔嬰嬰睏,一暝大一寸~從格雷納企業成長模型(Greiner’s Growth Model)看企業的發展過程

格雷納的成長模型將企業的成長分為五個發展階段,每個發展階段是一段相對較平穩的成長過程,發展出相對應的管理方式,當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時,原本的制度將逐漸不適用,此時企業需要進行調整,以進入下一個成長階段。格雷納的模型可作為檢視企業發展過程的基礎。

如果公司是一個轉換器!一致性模型(Congruence Model)的說明與應用

一致性模型將企業活動視為「輸入 – 轉換 – 輸出」的過程,過程要產出有效的「輸出」,需要企業內部組成達到「一致性」。一致性模型可用來當成企業的診斷工具,根據企業的輸入,找出企業內部「不一致」的部分,評估變動轉換過程造成的影響後,調整內部組成來達到一致性,提高企業的輸出表現。

落差分析(Gap Frame)– 用資料化永續發展目標為行動

落差分析架構將SDGs歸類為「地球環境」、「社會」、「經濟」與「治理」四大類別,對應二十四項議題,選取六十八項細項指標及結合公開資料庫的資料,評估每個國家永續發展的表現。透過落差分析能了解每個國家表現較好的項目,作為其他國家的借鏡,也能找出需要立即改善的目標,將SDGs轉為可以實際採取行動的項目,並作為企業「由外而內」思考方式的一個出發點,提供企業在制訂永續發展策略作參考。

什麼是「科學基礎減量目標(Science-Based Target)」?

在疫情的肆虐下,整體經營環境與國際供應鏈不穩定的壓力,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,「如何在疫情衝擊下生存」成為企業永續最迫切的議題,優先於企業對社會、環境議題的考量。但氣候變遷的速度不會因此減緩,「科學基礎減量目標」讓企業在導入SDGs採取氣候行動的切入點,從全球、國家層面轉為更能實際採取行動的企業層面,幫助企業在永續浪潮中發現機會、定位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來推動企業永續發展,化挑戰為商機。